护身符民俗网Logo
首页 »民间艺术 »正文

剪纸和窗花,经常像版画和木刻一样,被人认为没有区别,因此,近年出版的一些窗花集子,有题作剪纸,有的又称为窗花。其中说是剪纸的,却有些用刀刻制;说是窗花的,又有些将并非窗花的作品选入。所以未能一致的原因,主要是由于窗花本是剪纸的一种,犹如木刻本来是版画的一种一样。而剪纸与刻纸本身,也有不可分离的联系。
QQ截图20250217181932.jpg
剪纸和窗花,都是劳动人所创造的并有很高成就的民间艺术。正因为是民间的,就不会为旧社会士大夫阶级的知识分子所注意,书籍上的记载就极少提到它。现在所能找到的最早的材料,只有宋朝周密《志雅堂杂钞》里这样的一条:“旧都天街有剪诸色花样者,极精巧。又中原有余承志者,每剪诸家书字,皆专门。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,极精工。”后来俞樾《荼香宝丛钞》里,还说到有人用泥金纸剪字:兼及花草翎毛,粘于黑色油纸扇,如挥写而成。
剪纸艺人有姓名可考的,除余承志外,还有林文耀。严州建德县志云:林文耀,字纲斋,剪纸为字,飞动若龙蛇,点画不差毫发,室人装璜成轴,易薪米以自给,人称之日林剪。

杨成齐集子里,也曾提到一位“剪字道人”,说他“取义山经年别远公诗,用青纸剪字,作米元章体,#真”。
青石山  狐仙蔬菜草虫三多图麟趾呈祥花鸟迎春吉祥如意

剪纸的历史,实际上是很久远的。但究竟远到什么时候,只有推断。可以想象,剪纸的产生,主要是由于织绣的需要,就是织绣人物、花卉及自然景物时,常常要先有花样。这一类花样,有的是画成,有的也可能是剪成。小件是剪成的居多,这从后来使用花样的方法上,可以推断得出来。中国织绣的起源很早,据历史记载,从新石器时期就开始,衣服上织绣的纹样很多。即使那时还没有花样,最迟到了汉朝,在发明了纸以后,可能就已经产生了。这之前,有没有用布帛或其他材料剪样的事,却很难说。这样发展下来,才又发明了剪成适合于窗上粘贴的一类,作为年节喜庆装饰之用,这就是窗花。窗花开始于什么时候,以及什么时候形成体系,却很难判断了,也可能如记载所说,在唐宋以后才得到发展吧。

虽然在记载上所提到的几个剪纸的艺人都是男性,但是实际上剪刻者大部分是女子,这从织绣以及后来的情况是可以想见的,不过,后来的职业剪纸者,似乎以男性为多。他们也并不是专业,只是在农闲时间活动。到年终才到集上或市场上去卖,作为务农以外的一种副业收入。这也说明了劳动者对艺术的爱好及其高度的艺术才能与创造性,他们知道如何运用艺术反映他们自己的生活。
窗花是用以粘贴在窗户格子上的剪纸的总称,这意义是很明白的。但剪纸的运用,却比窗花更为普遍。这当然是由于各种花样的用途广泛,城市、农村都需要;也由于城市屋宇宽敞,经济生活较为富裕,有财力购买字画张挂,需要窗花的不多。只有被剥削的农民,在贫困的境遇中,当新年新岁的日子,为满足自己文化生活的需要,赋予个人及家庭以未来的美满希望,才需要而且喜爱窗花。因而它的主要销行地区,与花样一类的剪纸就不同,一般只是流行在农村和小镇,部分的达到中小城市。
由于制作者和购买者大部都是农民,窗花的内容,也就以反映农民生活为主体,正和城市的年画很少接触到农村生活的题材一样。耕种、纺织、采桑、打鱼、牧牛、喂猪、养鸡,就成为窗花的基本题材(西北的剪纸更多地表现羊、马、骆驼,形式姿态极其复杂多样,这是由于他们特定的生活条件所规定的)。其次,是象征吉祥、颂祝福利、反映农民生活愿望的图案。把美丽的自然风物,组成吉祥图案。再就是农民热爱的神话和传说中的一些英雄人物,以及戏剧中各种各样的角色。此外还有装饰性的花卉禽鸟、动植物小品和其他图案。包括了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,从生产劳动一直到文化活动。从形式上说,大致可分作“单幅”(每一幅画面是独立的)、“双幅”(采取对称形式的)、“多幅”或成套的(如四人组成的戏剧,八幅组成的《八仙过海》,十二幅组成的《十二生肖》,二十四幅组成的《二十四孝》等)、“角花”(贴窗角的四幅三角形组成的图案,或将一个整体分作四幅八幅分剪分贴)及“大幅”(多利用图案的重复与对称,在构图上多系圆形)五种,大幅不一定全是用在窗格子上的,时常用在屋顶的承尘上面。
因为刻制窗花的目的是为装饰窗格子,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:既要把窗格子装饰得美观,也要不妨碍外面光线的透入,这才能符合使用上的需要。窗花所以必须处处镂空,不能保留大片的“面”,道理便在这里。一般的说,单色窗花因为纸厚色度强,容易妨碍光线投射,面的部分需要改用线来表现。彩色的,由于大都用白连史纸雕刻染色。纸质本身就透明,又有色彩的帮助,有些面可以不用镂空。透明与镂空,是窗花在形式上的第一个特征。
虎加官图

窗花在艺术上的成就,完全取决于剪法与刻法的高低。画稿无论怎样精美,如果剪手或刻手不好,往往会弄得很拙劣。相反,画稿并不好,只要遇到剪刻的高手,也很可能剪切得极精致。所以,产生一幅精美的窗花,不仅依靠优秀的画稿,也依靠剪刻的高手。彩色的还要依靠高明的着色。
这一点我们可以举察哈尔著名窗花艺人王老赏为例。有人去访问他,他曾经说:你要看一个人的活儿(就是刻制的技术)的好坏,你一看他的刻刀也就知道个大概了”。他所用的刻刀都是很细小的,种类并不多,数目却很多。刀法在窗花制作上的重要,从这里也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。有的访问者在记述王老赏的刀时说:“他用刀如同画家用笔一样,已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。他说:叫我拿笔画我画不来,可是你的画稿到我手里加以补充修改,却能让它合乎窗花的要求。那里该添,那里该去,那里该透光,一合计就能切成。”他存着的原画稿,差不多都是50年前一个民间画匠韩文业(已故)的作品,是中国工笔单线画,很像《三国志演义》上的“绣像”人物。画的并不怎么好,但经他切出涂色以后,便成为非常生动优美的窗花”。这段记述,可再一次说明刀法(也就是剪法)在窗花制作上的重要,这是窗花的又一个特征。

其次,窗花艺术是以装饰为目的的平面图案与雕刻相结合的艺术,图案的意味特别强烈,图案的形式,大都左右对称,上下均衡,或四面都采用均衡的形式。除了贴在窗四角的窗花,很少用反复或对比的形式。也因此,一般的窗花就不同于绘图,要求线和面的丰满,要求画面集中。人物小品、动植物小品,虽然不受一般窗花的图案性所束缚,构图比较更生动自由一些,但也要具有图案的意味,线与面之间,不能距离太大。在着色上也是一样。彩色窗花的着色,鲜艳固然重要,色调也经常是对比。窗花之所以大多是每两幅或四幅成一对,原因也是如此:要吉利,求成双成对,贯穿着传统的吉祥观念,重视偶数的装饰品,注重对联的形式,这同样是窗花的一个特征。

总之,窗花艺术,因为发生成长都在民间,所以内容形式基本上是朴素、健康的,反映了农民的直觉印象、纯朴情感;在艺术的趣味上,洋溢着劳动人民的气质;设色鲜艳明快,和谐统一,也充满田园风味。这一切都说明了劳动人民创造性的艺术才能是如何卓越。而由于产生地区不同,无论深厚粗犷,还是细致优美,都各自有其风格上、形式上的特点,形成浓厚的地方色彩,有的茁壮单纯,有的华丽洒脱,有的精细工整。至于江南一带的窗花,则具有明媚婉约的特点


关于本站    免责声明


Copyright 护身符hushenfu.net
赣ICP备2024033715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