护身符民俗网Logo
首页 »民间艺术 »正文

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,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。在中国,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,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,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,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,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、道德观念、实践经验、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,具有认知、教化、表意、抒情、娱乐、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。
QQ截图20250217182612.jpg

历史渊源

先唐时期
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,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,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,即以雕、镂、剔、刻、剪的技法在金箔、皮革、绢帛,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,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。

唐代
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,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,画面构图完整,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。唐代民间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,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,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,形成美丽的图案。

宋代
宋代造纸业成熟,纸品名目繁多,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。如成为民间礼品的“礼花”,贴于窗上的“窗花”,或用于灯彩、茶盏的装饰。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,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,通过上釉、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。南宋时期,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。

明清
明、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,并达到鼎盛时期。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。剪纸艺术虽然来自于民间,但到清代已经成为全民性的艺术,就连当时的皇亲国戚也都离不开剪纸。

近现代
20世纪初“五四”新文化运动时期,广泛收集民间文学资料,同时也努力收集民间美术作品,其中就有民间剪纸这一项。20世纪40年代,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剪纸开始出现。
新中国成立后,在“百花齐放,推陈出新”文艺方针的指导下,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新剪纸,开辟了剪纸创作的道路,也丰富了中国民间装饰美术的形式和内容。在新剪纸的创作中除了表现各行各业新气象的剪纸外,儿童、体育、杂技、歌舞等也成为剪纸最常见的题材。

方法技巧

折纸法
折纸法是剪纸的基本技法之一,它是将纸张折叠成各种形状,然后用剪刀沿着折叠线剪裁,形成各种图案。折纸法可以分为单层折纸和多层折纸两种。

剪纸法
使用剪刀和纸张,通过不同的折叠和剪切手法,创造出不同的图案和形象。剪的过程中,要注意剪刀的运用和力度的掌握。

刻纸法
在垫板上刻出所需的图案和文字,然后再用刻刀将纸张放在垫板上进行刻切。在刻的过程中,要注意刻刀的运用和力度的掌握。

作品分类

折叠剪纸
折叠剪纸是民间最常见的一种制作表现方法。所谓折叠剪纸即通过不同方式折叠剪制而成的剪纸。

点染剪纸
将颜色在刻纸上进行点色为点染剪纸。这种剪纸也属于刻纸,在设计上阳线不多,偏重于小面积的阴刻,以留出大面积的阳面进行点染。类似于木版年画的效果。

套色剪纸
套色剪纸通常以阳刻为主,与点染剪纸相反,进行大面积镂空,给套色留有余地。用色精练,手法简洁又恰到好处,是艺术高超的表现。

分色剪纸
分色剪纸有的也称为剪贴剪纸。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色剪纸的组合拼贴,基本上还是单色剪纸。这种剪纸鲜丽明快,装饰性很强。


关于本站    免责声明


Copyright 护身符hushenfu.net
赣ICP备2024033715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