晒咸货、掸檐尘、走亲眷、迎财神……上海年俗
在上海有许多过年的“标准动作”从“屋里厢”到“门口头”阿拉不仅“讲究多”而且“花头透”年俗知多少 一道来聊聊
晒咸货
老底子,上海人为了过年,从腊月就开始准备了。进入腊月,人们购置糖果、瓜子、开心果、水果、鱼肉等年货。备年货还有一个重点就是“晒咸货”。人们切开猪腿,抹上粗盐、花椒,腌猪肉,还腌鸡、鸭和鳗鲞,腌好后把它们挂在窗前、阳台或是弄堂里风干。虽然现在到处都有卖,但很多长者还是喜欢自己腌、自己晒,亲力亲为。一直到除夕和春节团圆饭,这道咸货都是圆台面上不可多得的美味!
掸檐尘
除夕前,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,用长柄扫帚掸掉房间四角合墙上的灰尘,这便叫做“掸檐尘”。在老一辈上海人的眼中,掸檐尘是一件全家总动员的事情,老话叫“越掸越发”。在上海话中,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所以也叫“掸陈”,寓意着掸除霉运晦气。通常这段时间人们还要理发、洗澡、洗被褥、窗帘,将家中打扫得一尘不染,辞旧迎新,准备迎接新年。
贴春联
春联,又叫春贴、对联,是过春节的重要标志。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,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。讲究仪式感的上海人还会去豫园等寺庙现场,请师傅手写春联,保佑新一年风调雨顺,平安喜乐。每逢春节,除了春联,家家户户还要贴窗花、年画、福字,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。
年夜饭
上海人过年,最讲究的就是除夕夜的一顿年夜饭。记忆中,大人们白天忙着“买汏烧”,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;小囡们则扎堆白相,呲头怪脑地在弄堂玩到天黑。终于到了饭点,在大一声声“吃年夜饭喽”的呼唤中,年夜饭开始了。
“圆台面”上,肉圆、蛋饺必不可少,肉圆象征团圆,蛋饺寓意招财进宝。其他每道菜,也都有讨口彩的叫法。比如,##因为梗长,所以叫做“长庚菜”;青菜色绿,所以又叫做“安乐菜”;黄豆牙因形状像如意,所以叫做“如意菜”;火锅边吃边烧,热气腾腾象征家道兴旺发达;饭里须预埋荸荠,吃饭时用筷子挑出来,叫做“掘元宝”;鱼还不能吃光,叫做年年有鱼(余)……假如有家人远行回不来,就在桌上添上一副杯筷,以示家人团圆无缺。
压岁钱
除夕夜晚上,家中的长辈有给孩子压岁钱的习俗,寓意辟邪驱魔,保佑平安,也承载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和祝福。这应该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,每年盼着就等这一刻!
压岁钱要放在红包里,还要把红包放在枕头下面。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,和一种叫做“祟”的小妖有关。传说中,“祟”会在除夕夜出现,用手摸小孩子的头。孩子就会被吓哭,然后发烧、说胡话,最后变成傻子。大人为了保护孩子安全,就会在除夕夜把红包放在枕头下面,以此来驱邪避凶。后来,“压祟”慢慢变成了“压岁”,这种习俗就慢慢流传开了。
守岁
守岁,又称照虚耗、点岁火、熬年、熬夜。守岁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,谓之“燃灯照岁”。据说如此照过之后,就会来年家中财富充实。守岁亦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,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。
放鞭炮
NEW YEAR
放鞭炮,是传统年俗之一,寓意“步步高升”。放鞭炮最集中的时候是正月初一零点,一串串鞭炮和各种高升飞上天空,四面八方响起哔哔啪啪的爆竹声。放鞭炮又称“开门炮”,原意是驱邪,后来就有开门大吉、高升发财的意思。
拜年贺岁
除夕前把屋子打扫干净,年初一不能动扫帚、不倒垃圾。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,打碎了得赶快说声“岁(碎)岁平安”或“落地开花,富贵荣华”。农历新年第一天的早上一定要吃汤圆,意味着新年圆圆满满,而且要有汤水,寓意有财有势。早饭后,小孩穿上新衣服,打扮得整整齐齐,跟长辈拜年,互相道贺“新年好”。
年初一早晨,人们还喜欢上寺庙烧香拜佛,不少人为了烧头香,起得特别早,甚至在除夕结束年初一来临的凌晨,就去城内庙中争烧“头香”、撞“头钟”。烧头香多选玉佛寺,龙华寺则是撞头钟的好去处。
回娘家 走亲眷
NEW YEAR
正月初二,有回娘家或走亲眷的年俗。回娘家,指的是嫁出去的女儿那天要带着丈夫、儿女回娘家拜年。走亲眷,也叫跑亲眷,指的是一家人去亲戚家做客。这时总要拎点礼物以表敬意,早些年,送礼主要是水果点心。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#油蛋糕一度成为过年送礼的新时尚。#糖、曲奇饼干、人参蜂王浆等也曾风靡一时。而主人款待前来拜年的客人,通常也要精心准备点心、糖果、花生、瓜子等,讲究一点则以酒酿水潽蛋待客。
迎财神
正月初五日子时(初四23点至初五凌晨1点),人们纷纷“迎财神”。财神也称“五路神”,所谓五路,是指东西南北中,意为出门五路,皆可得财。上海的迎财神习俗最早出现在商家。商家在初四晚上布置物品,初五凌晨迎财神。一般商家在房屋正中挂上五张财神爷的神纸,在店铺门面的左右两侧悬挂纸灯笼,灯笼上贴有本店牌号,供桌上围上绣花的红绸桌围,上面供奉三牲(猪肉、鸡、鱼),或者供五牲(另外加牛肉、羊蹄)。
吃汤圆 闹元宵
正月十五是元宵节,赏灯、猜谜、吃汤圆,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。俗话说“闹元宵”,当天晚上,人们三五成群,提着各种灯笼尽兴游玩。最常见的有兔子灯、元宝灯、走马灯,灯内点上蜡烛用竹杆高高挂起,这叫“拔红灯”,最大最精彩的是“龙灯”,龙身鳞片闪烁,有首有尾共长9节,龙身下有长柄由舞龙者#持。人们游到夜深,方才余味无穷地回家。
元宵节过后,春节算是正式结束了,人们的生活恢复常态